top of page
Search

113-1 五場演講總結

  • Writer: Chia-Wei Studio
    Chia-Wei Studio
  • Nov 25, 2024
  • 4 min read

Updated: Nov 26, 2024


ree

首場活動,杰德影音執行長林志杰以「GagaOOLala 平台經營策略與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為題,分享 AI 數據分析如何賦能影視平台經營,以及 GagaOOLala 平台如何透過 AI 技術,精準掌握觀眾需求,優化內容推薦和市場定位,並成功拓展國際市場。林執行長的豐富經驗,讓參與者深刻體會 AI 技術的商業價值,也為人文學科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場活動聚焦「虛擬實境與互動科技」,VR 工作者黃瑴恒以自身經驗,帶領參與者走進 VR 的無限可能。他從與宜蘭「無獨有偶偶戲團」的合作案例出發,展示 VR 180 技術如何創造沉浸式的表演藝術體驗,並分享多個 VR 作品在表演、電影、互動性和劇場領域的創新應用。黃瑴恒也深入探討 VR 技術的挑戰與未來展望,激發參與者思考如何將 VR 技術融入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

第三場活動由影視系陳嘉暐老師分享「NotebookLM 範圍內編織無限」。他以自身 Podcast 節目製作經驗出發,展示 NotebookLM 如何化身 Podcast 製作的秘密武器,協助整理資訊、聚焦主題、生成 Audio Preview 和訪綱,並進行迭代優化。陳老師也分享學生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的不同表現,引發與會教師反思 AI 時代下的教育意義,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在 AI 輔助下仍保有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第四場活動,聲音體驗設計師、科技藝術家吳尚芸以「人工智慧與科技藝術」為題,為參與者帶來一場聲音、科技與藝術交融的盛宴。吳尚芸分享了 AI 技術在音樂創作、聲音設計和互動體驗方面的應用,並透過豐富的案例,展示 AI 如何打破傳統藝術的界限,創造出全新的互動體驗。她的分享不僅提升了參與者對 AI 科技藝術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在 AI 時代的創作思考。

第五場活動,陳嘉暐老師以「使用 ChatGPT GPTS 打造專屬的聊天伴侶」為題,分享如何透過設計 LLM 咒語,將 AI 打造成教學路上的好幫手。他以「電影中的環境音」教案為例,說明如何引導學生運用自身聽覺經驗,並結合 AI 的輔助,創作電影場景故事。他也分享了「欽天監的書僮」和「厭世的占星骰子」兩個 AI 聊天機器人的設計理念,並強調「思維鏈」的重要性,鼓勵參與者學習清晰表達需求,引導 AI 思考,而非完全依賴 AI 的自動推理。

 

檢討與建議

(一) 活動整體滿意度

根據活動紀錄與社群媒體貼文,參與者對於五場數位人文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活動的整體滿意度皆相當高。參與者普遍肯定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主題的適切性,以及講者分享的專業度和實用性。問卷回饋顯示,參與者對於「講者的分享內容」、「活動講題與內容的關聯性」,以及「活動提升對 AI 創作工具應用於人文學科的理解程度」,大多給予「非常滿意」或「非常同意」的評價。

·    10 月 14 日活動 :參與者對於林志杰執行長分享 GagaOOLala 平台經營策略與人工智慧數據分析感到滿意,並認為該活動拓展了他們對於 AI 應用於人文學科的視野。

·    10 月 30 日活動 :參與者對於黃瑴恒老師分享 VR 技術的應用感到滿意,並認為該活動讓他們對於 VR 技術應用於不同領域,特別是表演藝術和沉浸式劇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1 月 6 日活動 :參與者對於陳嘉暐老師分享 NotebookLM 的功能和應用感到滿意,並認為該活動提升了他們對 AI 創作工具的認識,並激發了將 AI 應用於教學的思考。

·    11 月 13 日活動 :參與者對於吳尚芸老師分享 AI 科技藝術作品和創作經驗感到滿意,並認為該活動提升了他們對於 AI 藝術創作應用於人文學科的理解。

·    11 月 20 日活動 :參與者對於陳嘉暐老師分享 ChatGPT GPTS 打造專屬聊天伴侶的經驗感到滿意,並認為該活動促進了他們對 AI 對話工具應用於人文學科的理解。

(二) 是否改進或提升學生學習成果

根據活動內容和教師回饋,可以推論這些活動對於老師教學的助益表現在兩點:

·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多位參與教師表示有意願將 AI 工具應用於教學,並認為 AI 工具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例如,將 VR 技術融入教學可以創造更具互動性的學習環境,而 AI 聊天機器人可以提供個人化的學習體驗。

·    培養學生 AI 素養和批判性思維: 活動中,教師們也討論了 AI 時代下如何培養學生 AI 素養和批判性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批判性地解讀 AI 生成的內容,並認識到 AI 的限制性。

(三) 文字意見回饋

參與者在問卷回饋和社群媒體留言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    期待更多 AI 技術培訓: 部分參與者表示希望活動能提供更多 AI 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 AI 工具的操作技巧和應用方法。

·    希望活動內容更具體實用: 部分參與者希望活動能提供更多一步一步的操作示範和研究應用案例分享,以便更容易將 AI 工具融入教學和研究。

·    關注 AI 倫理問題和學生過度依賴 AI 工具: 參與者擔憂 AI 倫理問題,並擔心學生過度依賴 AI 工具,缺乏獨立思考和創造力。

(四) 本年度活動執行的困難處與問題

·    部分活動回饋問卷回收數量偏低: 實體場次的問卷回收數量較少,但線上的回饋問卷反而搜集完整。

·    部分參與者缺乏 AI 技術知識,使用工具時感到困難: 部分參與者表示缺乏足夠的 AI 技術知識,在使用 AI 工具時感到困難,這可能影響他們將 AI 融入教學或研究的意願。

·    AI 技術發展迅速,需要持續關注最新趨勢: AI 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師們需要持續關注最新趨勢,才能將最先進的 AI 工具應用於教學和研究。

 


ree

 
 
 

Comments


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2024-2025 by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