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芸/人工智慧與科技藝術
- Chia-Wei Studio
- Nov 13, 2024
- 3 min read
Updated: Nov 26, 2024

文/陳嘉暐
11月13日,數位人文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迎來了第四場精彩演講,邀請到聲音體驗設計師、科技藝術家吳尚芸老師,以「人工智慧與科技藝術」為題,為在場老師們帶來一場關於聲音、科技與藝術交融的盛宴。 吳老師不僅分享了她豐富的創作經驗和對科技藝術的深刻理解,還詳細介紹了多種AI工具在音樂創作、聲音設計和互動體驗方面的應用,讓老師們對AI在藝術領域的潛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吳尚芸老師擁有科學、傳媒和藝術等多重背景,是一位全職作曲家、媒體藝術人和設計師。 她曾任職於電視媒體、網路媒體和中研院,並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進修。 豐富的經歷讓她對數位人文領域有著獨特的見解,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
吳老師的研究重點是聲音和媒體,她致力於理解聲音資訊的傳遞、接收和轉換方式,並將其轉化為不同的感官體驗。 她認為聲音不僅僅是聽覺體驗,更是一種資訊傳遞的媒介,能夠傳達豐富的訊息。 她在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創作的「聲音震動景觀機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裝置將網路訊號中的聲音轉換為振動,讓觀眾可以通過觸覺來感受聲音。
吳老師認為,人工智慧為科技藝術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它可以打破傳統藝術的界限,創造出全新的互動體驗。 她介紹了多件AI科技藝術作品,例如探討AI模型偏差的「AI Ain't I A Woman」、模擬人類動作的動畫作品「Backflip」,以及利用AI驅動聲音和生物互動的「CHRONOLALIA」等。 這些作品展示了AI在不同藝術領域的應用,以及藝術家如何利用AI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概念。
除了理論探討,吳老師還分享了她在創作過程中使用到的多種AI工具,包括:
*音樂創作:** MusicFX、AIVA、Mubert、WavTool、Neutone、Tone Explorer 等工具可以幫助音樂家進行音樂生成、風格轉換、音色選擇和混音等操作。
*聲音設計:** V2A 可以根據影片自動生成音效,Resemble AI 可以生成不同情緒的語音,Jammbble 可以進行語音克隆和合唱。
*互動體驗:** 吳老師分享了她如何利用人臉辨識和情緒辨識等AI技術,創作出可以與觀眾互動的科技藝術作品。
吳老師的演講不僅讓老師們了解到AI在藝術領域的應用現狀,更引發了大家對AI時代創作的思考。 AI工具的出現為藝術家提供了新的創作工具和靈感來源,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 例如,如何利用AI工具來提升創作效率,同時保留個人風格? 如何應對AI音樂版權問題? 這些都是值得藝術家和教育工作者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演講結束後,老師們踴躍提問,與吳尚芸老師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 老師們就中文AI語音資料庫、AI語音的應用、AI音樂的版權問題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想法。 吳老師也耐心解答,並分享了她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和建議。
此次演講為數位人文教師成長社群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啟發,讓老師們對AI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對未來的創作和教學充滿了期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