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張富茗/飛越台灣,沉浸未來——VR 教學創新與 360 空拍的無限可能

  • Writer: Chia-Wei Studio
    Chia-Wei Studio
  • Mar 19
  • 3 min read

文/陳嘉暐

113-2第二次聚會(0319),在義守大學元宇宙教室 邀請到 傳播與設計學院 張富茗老師 擔任主講人,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探討 虛擬實境在教學上的創新應用,以及他親身參與「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比賽的難得經歷。

這場分享毫無疑問地精彩萬分!張富茗老師以他在 AR/VR 多媒體虛擬實境應用與互動投影設計 方面的豐富經驗,帶領我們跳脫傳統視角,開啟一場嶄新的視覺探索。


透過「空中 360 全景」,重新看見台灣

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用鳥的視角俯瞰台灣,會是怎樣的畫面?

張富茗老師投入了 兩年多的時間,足跡遍及台灣本島與離島,拍攝了近千張 「空中 360 全景」 影像。他不僅只是拍攝,更進一步將這些珍貴的空拍影像與數位互動技術結合,打造出一款 VR 網站 app,讓靜態照片轉變為 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透過 VR,我們不只是看見,而是「體驗」這片土地之美。只要戴上 VR 裝置,彷彿瞬間化身飛行員,翱翔於台灣的壯麗山川、海岸線與城市景觀之間。無論是澎湖馬公、跨海大橋、蘭嶼、綠島,甚至是南橫公路,每個場景都像是一場無需機票的空中冒險!

老師笑著分享,他最初接觸空拍機,是因為 被一張 360 度的空拍照深深吸引,當下他就決定要深入這個領域,將科技與視覺藝術結合,開創一種全新的影像敘事方式。


VR 網站的互動體驗:探索不設限!

這次講座中,張老師還親自展示了他開發的 VR 網站

這個網站不只是單純的影像展示,而是讓參與者 真正「走進」畫面

透過頭戴式裝置,你可以 自由切換視角,全方位感受不同角度的美景。此外,網站內建的互動功能讓體驗更加豐富——只要點擊畫面中的標示,就能獲得該地點的背景資訊,甚至能 瞬間傳送 到另一個拍攝地點,享受無縫接軌的視覺旅程。

這樣的技術不僅讓我們用全新方式欣賞台灣,更開啟了 無限的教學與文化應用可能。有參與者在回饋中提到,希望未來能將這樣的 VR 互動方式應用於 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呈現,讓更多人透過科技親身感受歷史與文化的魅力。


VR 技術的挑戰與未來應用

當然,要打造這樣精細的 VR 內容並非易事,張老師也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挑戰。

🔹 天候變數:空拍過程需要精準掌握天氣狀況,風速、降雨,甚至是日照強度都可能影響影像品質。

🔹 技術門檻:空拍機的續航力、飛行高度限制,以及台灣的空拍法規(如日落後禁飛、特定區域限制)都是不得不考量的因素。

即便面臨這些挑戰,張老師依然充滿熱忱,並期待 VR 技術能有更廣泛的應用。他提到,這個 VR 平台未來不僅能用來展示風景,還能進一步應用於 虛擬展覽。例如,把美術館或文化展覽轉換成 360 度全景體驗,讓即使無法親自前往的人,也能透過 VR 欣賞藝術與文化之美。

此外,他也希望將 VR 技術運用於 數位教育,讓教材不只是文字或圖片,而是可親身探索的沉浸式學習體驗。尤其對於 偏鄉地區的學生 來說,這樣的技術更可能成為打破資源限制、提升學習體驗的重要工具。


VR 啟發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透過張富茗老師的分享,我們不僅看到 VR 在 結合空拍攝影與數位互動 方面的無限潛力,也發現 VR 在 教學、文化保存、展覽、偏鄉教育 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可能。

這場講座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 視覺與想像力的解放

期待未來我們能夠攜手探索更多 VR 的可能性,讓這項技術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教育與研究。


ree



 
 
 

Comments


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2024-2025 by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