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陳嘉暐/Chatgpt GPTS 打造對話伴侶

  • Writer: Chia-Wei Studio
    Chia-Wei Studio
  • Nov 20, 2024
  • 3 min read

Updated: Nov 25, 2024


ree

文/陳嘉暐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舉辦的《數位人文教師成長社群》,聚焦在「生成式人工智慧在人文學科的應用」,今天終於迎來了最後一場活動。 我的四個聊天機器人:


ree




 我在這次活動中,以「使用ChatGPT GPTS打造專屬的聊天伴侶」為主題,和與會25位不同背景的老師們,線上分享我過去幾個月嘗試的心得。

活動中,我主要示範了如何透過純文字指令引導AI、設定對話條件,將AI打造成我教學路上的好幫手。



活動一開始,我利用幾個語音AI工具,包含 ChatGPT Realtime 和 Character.AI,展示了目前語音AI的發展現況。

 Character.AI 有許多不同角色風格,甚至還能模擬擬真的台灣口音,但其模型能力仍不及 ChatGPT Realtime 完整。

 ChatGPT Realtime 就如同眾所皆知的,它可以聽、可以講、可以翻譯,也能被插話(其實還能表演輕微的喜、怒、哀、樂)。



說明如何將 AI 融入教學,我以「電影中的環境音教案」為例,展示過去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環境音差異,連結自己的生活聽覺經驗來設計電影場景,這往往需要學生自己安靜下來慢慢思考。

 如今,我預先設計給學生LLM咒語,其中包含人設、題目、範例,引導他們逐步回答問題,再利用機器人編織出多個版本以環境音差異設計的故事。

如下範例:

『以下是老師給我的題目,以及範例,請一個一個問題問我之後,協助我寫出一個場景故事,符合老師的需求(我如果沒有感受的題目,我會說沒有):

回想一下記憶裡的環境音

你聽什麼聲音會感到興奮?

你聽什麼聲音會感到平靜?

你聽什麼聲音會感到難受?

你聽什麼聲音會感到恐怖?

你聽什麼聲音會感到溫暖?

你聽什麼聲音會感到孤獨?

利用剛剛的紀錄,利用環境音差異設計一段電影故事

例如:

從熱鬧的環境、變成孤獨的環境

從平靜的環境、變成恐怖的環境

從難受的環境、變成溫暖的環境

請你簡單拿兩個關鍵字的聲音,組合在一起,編織一個場景。

範例:

一開始,你站在夜市的中央,耳邊充斥著嘈雜的人聲、小販的吆喝聲,還有各種食物在油鍋裡滋滋作響。燈光閃爍,色彩斑斕,彷彿這裡的一切都在呼喊著你的存在。突然,你走進了一條狹窄的小巷,夜市的喧鬧漸漸遠去,只剩下自己輕微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巷子裡回響。周圍變得黯淡,時間彷彿停滯,心裡突然湧上一股說不出的孤獨感,彷彿全世界都安靜下來,只剩下你一個人。』



#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COT)的重要性

今天演說,我特別強調了 「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COT)」的重要性。早期LLM模型需要 COT 指令才能逐步思考、產出更符合邏輯和解釋性的結果(例如:一步一步的思考以下問題)。

 新一代的 AI 模型,如 ChatGPT 的O1 模型,已具備推理能力,聲稱不再需仰賴 COT 指令,就能自己預測推理用戶的指令需求。

但我認為,作為人類,擁有 COT 的能力是自己的選擇,不是AI的:清楚表達自身需求、引導 AI 朝特定方向思考,而非反倒成為被AI決策的魁儡,這才是與 AI 協作的關鍵。



活動中,我公開分享了「欽天監的書僮」聊天機器人的設計理念和過程。我透過設定限制、引導表達方向、避免偏差等方式,打造出一個符合需求的占星故事家。

 為了避免 AI 產生幻覺(Hallucination),影響結果的隨機性,我在塔羅牌和靈籤的抽取上,採用隨機數字搭配對照表的方式,確保結果的客觀性。

活動最後,我和應用英語學系的 Grace Fang 老師,針對 AI 對教學的影響,進行了一段深入的對談。我們認為, AI 工具的便利性雖然能提升效率,但也可能讓學生輕忽藝術價值、產生審美疲勞。 面對 AI 的衝擊,我們身為教師更應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耐心、引導他們深度思考,並在 AI 時代中,保有對藝術的尊重和追求。



也許我們這一輩中年人,擁有過去時代的經驗與累積,反而會是扛起AI時代知識重擔的引路人。

 幻想有一天坐在一顆虛擬的榕樹下,等待年輕人發問:

「老頭,要完成這種東西,你們那個年代會怎麼說?咒語要怎麼下?」






 
 
 

Comments


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2024-2025 by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