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陳嘉暐/Notebook LM 範圍內編織無限

  • Writer: Chia-Wei Studio
    Chia-Wei Studio
  • Nov 6, 2024
  • 4 min read

Updated: Nov 26, 2024



ree


主講人:電影與電視學系陳嘉暐

時間:2024/11/06

地點:綜合教學大樓11樓 Mac教室

筆記整理:陳嘉暐與AI協作

與會老師:應用英語學系、營養系、護理系、影視系、大傳系、創設系、新媒系、文創碩士班


在113-1數位人文教師成長社群的第三場活動中,電影與電視學系的陳嘉暐老師以「NotebookLM 範圍內編織無限」為題,分享了 Google NotebookLM 這個 AI 驅動筆記工具,特別探討它如何成為 Podcast 製作的秘密武器,並展示了他自己在教學與創作上的實踐經驗。



#資訊整理:告別大海撈針

Podcast 製作過程中常需要龐大的資料,NotebookLM 的出現讓這些資料的整理變得輕鬆許多。這個工具能處理多種格式的資料,包括文字檔、PDF、Google 文件、簡報、網站連結、YouTube 影片、音訊等,並能自動生成摘要、常見問題解答和學習指南。我們可以將背景資料、節目資訊、受訪者資料上傳至 NotebookLM,它支援的文件容量相當大,每個筆記本最多可容納 50 個檔案,總文字上限高達 2,500 萬字,足以滿足多數 Podcast 的需求。透過「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NotebookLM 可以迅速從海量資料中提取關鍵資訊,不再需要逐一翻閱文獻,實現效率與精準度的提升。



#聚焦主題:精準鎖定訪談方向

NotebookLM 還可以協助製作者聚焦訪談主題。製作人可以將各種可能的訪談主題輸入 NotebookLM,並藉由互動分析,逐步找到最合適的訪談方向和切入角度。透過這樣的協作,我們得以聚焦在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上,使訪談更有深度。



#Audio Preview:AI 主持人搶先預演

NotebookLM 最令人驚艷的功能莫過於「Audio Preview」。這個功能能根據上傳資料模擬主持人,使用自然的語調來預覽節目內容。聆聽 Audio Preview,可以幫助製作者抓住節目亮點,甚至激發新的靈感。陳老師以自己的科技藝術走讀課程和碩士論文為例,展示了 NotebookLM 如何利用 Audio Preview 強化內容創意。



#訪綱生成與迭代優化:打造流暢訪談

在 NotebookLM 的建議和 Audio Preview 的幫助下,製作者可以開始設計節目的訪談流程(rundown)。NotebookLM 能自動生成訪綱,並依據使用者需求多次優化,使訪談順序更流暢。這樣的過程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也能有效提升內容的質量與完整性。



#課堂實踐:學生如何使用大型語言模型?

陳老師也分享了自己在課堂上引入 AI 工具的經驗,並探討了學生們如何運用大型語言模型。他觀察到,學生使用 AI 工具時,反映出不同的學習習慣及能力層次。

一些學生能善用 AI 工具,將課堂錄音轉成逐字稿,並整理成有條理的報告;然而,也有學生過度依賴 AI,缺乏自身的思考與分析。例如,有些學生僅將網上影評複製再經 AI 轉述,甚至在基本資訊上出錯,使報告顯得空洞。這樣的情況顯示了 AI 時代教育的挑戰,即如何培養學生在使用 AI 工具時仍能保持批判性思維。



#廣泛討論:AI 與人文的未來

在陳老師的分享後,與會的教師展開了熱烈討論,涉及如何在教育中融入 AI、人機協作的意義,以及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 AI 人機協作的意義:如何善用 AI 工具?

    AI 工具能有效節省時間,但它並不能替代人類的創造力。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精確地引導 AI,例如學習「咒語」的輸入技巧,以便生成想要的內容。這些「咒語」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創造的過程,為人機協作帶來新的可能。


  • 教師 Domain Knowledge 的意義:如何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AI 時代下,教師的專業知識更顯重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批判性地解讀 AI 生成的內容,並認識到 AI 的限制性,例如缺乏常識與情感,避免過度依賴 AI 做決策。


  • 學生平庸的寫作: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 AI 時代,寫作能力不僅是基本的表達工具,更是展現個人思想和價值的方式。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準確、邏輯清晰地表達想法,並強調寫作倫理,避免剽竊等行為。


  • 學生能不能思考出有用的咒語?

    AI 工具依賴指令來生成內容,而這些指令的品質將直接影響結果。陳老師發現許多學生缺乏指令精準度,反映出教育體系需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以寫故事為例:如何思考人機協作?

    在創作方面,AI 可以輔助人類完成故事構思、角色設定等工作,但無法完全替代人類的情感和創意。AI 可以幫助克服寫作瓶頸,但最終的故事仍需依賴人類的獨特視角。


  • 我們節省了多少時間?

    AI 工具確實能為我們節省大量時間,縮短了以往需要數小時完成的工作。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全心投入的使用15分鐘、30分鐘去完成原先6~8小時的創作過程,但全心全意才是珍貴的部分。另外,如何利用這些省下的時間去進行更有意義的思考、創造和互動。




這次的分享讓參與的教師們重新審視 AI 時代下的教育意義,不僅是如何使用 AI,還在於如何提升人類的價值,使人機協作成為一種增進彼此智慧的過程。




 
 
 

Comments


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2024-2025 by 義守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

bottom of page